热点敲黑板:怎么看待“课间圈养”现象?
1⃣在我看来“课间圈养”的现象非但不合理,而且不合法。一方面,课间休息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走出教室,通过适量的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,从而有助于学生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到下堂课的学习中去。因担心学生们的安全问题限制学生走出教室活动,其本质就是一种“因噎废食”的做法,不但会使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下降,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。另一方面,限制学生走出教室也是对学生人身自由权的侵犯,我国在多部法律中都对保护人身自由权有着明文规定,并且教育部也对保障学生课间休息做了明确说明,规定不得对学生课间出教室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。因此,“课间圈养”不但有违情理,更于法无依。
2⃣“课间圈养”出现的原因,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:其一,近年来学生安全事件频发,校园安全牵动着家庭、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敏感神经,课间活动由于老师看管能力有限,为了方便管理,将学生们一禁了之成为了无奈之举。其二,现代社会的家长们普遍有些过度“关爱”孩子,对孩子的学校生活、安全要求较为苛责,尤其是在网络这个放大器的加持下,一点小事可能给学校、老师带来很大的争议,学校及老师片面追求“不出事”造成了“课间圈养”的现象。其三,当下课业压力日益加重,为追求教学成绩,老师们不得不加入“内卷”大军,拖堂和提前上课成为“家常便饭”,原本用来休息放松的课间时间因此被挤压殆尽。
3⃣“课间圈养”危害巨大,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,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。因此,必须拿出有效措施,叫停“课间圈养”现象。其一,加强学校与家庭在学生安全上的协调与合作:作为学校,要积极排查安全隐患,开发适合课间且安全的活动项目;作为家长要理解和包容,增强对学校、老师的信任。其二,明确校方责任边界,制定校方责任清单,学生们在校期间出现的问题不能一味由校方兜底,从源头上消除校方顾虑。其三,强化对教师队伍的教育,扶正教育理念,去除功利的教育观念,在学生教育上变只关注课业成绩为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,拆除教育场景中的各种“枷锁”和“围栏”,真正将课间时间还给学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