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扩消费怎么干?
扩消费:在供需双侧重构增长新动能
当前消费市场呈现结构性复苏态势,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.5%,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家居等新兴消费领域保持两位数增长。但居民消费率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,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30万亿元的现状,折射出消费动能释放的深层梗阻。今年扩消费既需破解短期需求不足的困境,更要着眼长远构建可持续的消费增长机制。
一、政策协同发力夯实消费基础
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正形成政策合力。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至2025年,直接带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突破35%。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大至26个省市,精准发放的消费券核销率超过90%,有效撬动边际消费倾向。地方政府创新消费促进手段,浙江"百场促消费"活动联动5万家企业,通过"政策+活动+平台"组合拳形成消费磁场。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,国务院出台的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推动制造业品质革命,智能马桶、洗碗机等改善型商品消费增速超传统家电三倍。服务消费领域,文旅部推出的"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"培育出沉浸式演艺、智慧景区等新业态,五一假期国内旅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119%。
二、创新消费场景释放市场潜力
数字经济催生消费新图景。直播电商年交易规模突破4.9万亿元,抖音电商"山货上头条"项目带动179个地标农产品销售额增长247%。银发经济开辟新蓝海,适老化智能设备市场年均增速达25%,北京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引入健康监测机器人,实现"15分钟养老生活圈"。
绿色消费革命悄然兴起。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突破2.3亿吨,带动节能家电市场份额升至68%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提速,前四个月新增公共充电桩数量超去年全年,车桩比缩小至2.5:1。二手交易平台闲鱼年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,循环消费理念渐入人心。
三、制度创新护航消费升级
消费环境优化取得实质性突破。"七天无理由退货"制度覆盖95%的电商平台,全国12315平台办结投诉举报时限缩短至7天。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,300个城市建立消费者信用档案,倒逼商家提升服务质量。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"铁拳"行动查处民生领域违法案件4.7万件,维护市场秩序成效显著。
收入分配改革向纵深推进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至每月5000元后,累计减税规模超过6000亿元。22个省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,低收入群体增收效应明显。第三次分配制度框架基本形成,慈善捐赠总额五年增长87%,社会再分配渠道持续拓宽。
当消费券的短期刺激退潮后,消费市场的真正活力终将源于居民的钱包厚度与消费信心。通过构建"增收-敢花-愿花"的良性循环,完善从产品创新到权益保障的全链条支撑,中国消费市场必将释放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。这场涉及14亿人的消费升级浪潮,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与发展轨迹。